一塊設計 | apo design - 設計共筆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團隊花絮
  • UI/UX
    • UI / UX 設計
    • 工具分享
  • 美感養成
  • 設計職涯
  • 設計生活提案
    • 展覽 / 活動分享
    • 設計選書
訂閱我們
一塊設計 | apo design - 設計共筆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團隊花絮
  • UI/UX
    • UI / UX 設計
    • 工具分享
  • 美感養成
  • 設計職涯
  • 設計生活提案
    • 展覽 / 活動分享
    • 設計選書
訂閱我們
沒有結果
檢視所有結果
一塊設計 | apo design - 設計共筆部落格
沒有結果
檢視所有結果
Home 團隊花絮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自我成長

in 團隊花絮
by sanmu
10 月 22,2021
6 min read

前言

Aloha ! 一塊設計的讀友:

這是我們慶祝一塊設計一週年的特別企劃 !🥳

我們將會每週張貼一篇關於設計師問答的文章,將由一塊設計作者群輪番回答。主題包含職涯、生活、自我提升等相關主題。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的回答吧!

此篇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如果你想要閱讀其他篇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1.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設計職涯
2.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工作技巧大公開
3.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自我成長 (您現在閱讀的是這篇)
4.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生活日常
5.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無法歸類的問答集

👩‍💻 想知道我們的作者群,歡迎閱讀 👉 關於我們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自我成長

此篇文章問與答主要分享關於設計師們如何自我提升、面對困難。

Q:平時會關注的部落格?也推薦給大家吧!

  • Debby :科技島讀 (雖然他們停刊了QQ) 、Star Rocket 科技創業週報 (他們的週報分享很多科技相關文章,內容很棒!推) 、曼報、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設計遊牧
  • Judy:選一些國外或個人部落格來推薦,感覺比較不會跟大家重複?
    1. Webdesigner Depot(隨意瀏覽,當每周新聞看)
    2. Muzli(也是當每週新聞看,Muzli 有 chrome 外掛,可以設定成預設空白頁,很方便)
    3. Summer。桑莫。夏天(之前偶然看到的一位前端工程師前輩的部落格,除了技術面也有很多日常生活的分享,看了會覺得自己也要加油XD)
    4. ProjectUp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有聽過 podcast 《大人的Small Talk》的話,這是主講人們創辦的內容平台之一)
  • Lauren:平常會看 設計遊牧 以及 UI 社團裡大家分享的文章。
  • Niki:Shoping Design 是沒事會看一下的設計部落格,比較常看的是 Medium 上各式各樣關於設計還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文章,沒有特定關注的部落格。
  • Sanmu:會把 Muzli 當成新聞看,然後在 Medium 上搜尋關鍵字、或看 tag 文章,沒有特別會追蹤的部落格。
  • Shuan Wen: 抱歉我平時沒什麼關注部落格,這題跳過。

Q:你會用什麼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列一個你想要加強的工作方面的能力、和一個工作以外的能力吧!

  • Debby:最近會想加強的應該是 UX 方面,觀察使用者、找出使用者背後的需求,以及判讀數據和使用者行為的關係。這部分可能透過線上課程、書籍閱讀,如果說要如何提升的話,蠻多都是要在工作上實際應用、不停嘗試和調整後學習到的。
  • Judy:技術類的通常自學,語言方面則先上課、有一定基礎之後再自學。覺得自學沒動力需要人催,就直接報名線下課程,強制讓自己每週一定時間去上課。線上課程之前都是買 Udemy 的,很常特價也有一定品質,不過我到現在實際完整上完三堂課而已(沒用的人類)。
    工作方面的能力第一就是已經說很久的框架啊啊啊,雖然都上過課、大致知道怎麼用,但到現在都因為大部分專案用不上而沒有實際運用;第二就是英語對話能力,前陣子有個專案忽然間加入了國外窗口,雖然沒有強制要全英語溝通,但感覺以後總會用到,再練一下不虧。
    工作以外的能力則是之前就有在玩的 3D 軟體 blender,很有趣!不過這個就是當興趣,所以到現在只上完三堂課做了三個小作品出來。
  • Lauren:我會找看看適合的線上課程,最想加強 UX Research 和分析,工作之外的話我很想學習用繪圖板畫插畫。
  • Niki:通常會先自行上網搜尋教學,再來就是選擇實體課程,實體課程有時間性,比較可以逼迫自己在一定的時間上課,線上課程只有自己真的覺得需要的話才會買(畢竟發現自己真的幾乎無法把課程全部看完)。工作上想加強的是有效有深度的思考能力和反應力,工作以外的話就是攝影了!
  • Sanmu:看一些線上課程和書籍吧,實體課因為所處縣市的關係不太有機會上。工作方面想再多學習一些 UX 相關的分析和邏輯,工作以外的話可能是…繪畫技巧和外文?覺得可以流利的說國外的語言很帥,繪畫技巧的話就是希望可以更自由地把腦中的畫面和故事以圖畫傳達出來。
  • Shuan Wen: 大部分都是遇到不會的或有興趣的問題就搜尋,畢竟工作中總是很多問題要解決。主動學習方面,因為我對於長時間的專注力不夠(例如聽完一個小時的線上課程,我會聽到一半就分心),所以我偏向利用瑣碎時間來學習,像是我追蹤的很多設計教學、英文教學的的 Instagram 帳號,每篇的閱讀時間大概就兩分鐘,這樣的學習方式吸收效果意外的好。
    工作方面:外語能力,這個我真的太弱啦,不過持續進步中。
    工作外:健身,希望有機會能拿個健身執照。

Q:職涯中除了設計或寫程式以外你認為還有什麼重要的軟實力?

  • Debby :溝通和表達能力吧!如何將你的想法傳達給另外一個人,告訴對方你在乎的點或感受,將這些抽象的事物具體化。
  • Judy:溝通能力真的太重要了!不管在哪個職位,跟客戶窗口、跟同事、跟主管都要溝通,好好聽取別人的意見、順暢表達自己的主張都是會讓效率變高的事。
    另外文書處理軟體也算是很基礎的軟實力,整理 SOP 、整理資料表等等都用得上,也是很方便的交流工具。如果會一些進階的用法也能事半功倍(前陣子意外發現用 google sheet 或 excel 寫 query 好像在企管界是很夯的技能XD)。
  • Lauren:溝通、邏輯能力和商業思維都覺得很重要。
  • Niki:溝通能力!!這真的是不管是在面對客戶、合作夥伴、廠商、上司、同事都非常需要的能力,而且也需要不斷地精進自己和思考可以如何說才能更好的方式。學習力也滿重要的,我們所待的產業瞬息萬變,無時無刻都有可能會遇到新的、不懂的事,必須學會自己找答案和尋求學習的方法。
  • Sanmu:溝通能力!不管是和客戶同事還是老闆,溝通不良真的就是災難的開端。還有危機應變能力,畢竟設計業常常會有很多突發狀況,如果遇到問題就手忙腳亂很容易導致更大的問題。
  • Shuan Wen: 英文吧!我就是英文不好導致很多資源讀不懂 QQ,目前計畫要購買英文課程。
Photo by Picography @ pexels.com

Q:有推薦提升設計力的課程嗎?

  • Debby :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 Akane Lee 老師的 UI 設計入門,蠻推薦的!扎實而且實用。
  • Judy:不知道 3D 算是設計力的一環嗎? 我推薦自己上過的 Blender 課程 polygonrunway ,風格很可愛,教學影片步驟拆解詳細,覺得很好上手!
  • Lauren:Soking 的產品分析入門:UX 設計師的思考術。
  • Niki:最近比較少上設計相關的課程,大部分都是透過網路、社群找學習資源,也可以看看之前寫的 5 個不可錯過學習設計的 IG(自推文章XD)。 UX 的話推薦 Soking 的工作坊,他本人很活潑上課方式很有趣,整體課程內容也很有邏輯性方式的去引導。
  • Sanmu:最近比較少上課耶,通常是在社群上或者搜尋關鍵字到處找資料。
  • Shuan Wen: 最近我的心思已放在學習健身,所以這題先跳過。

Q:近期感到最有障礙或挫折的事?

  • Debby :應該比較感到挫折的事應該是失眠的事吧!嘗試了喝茶、早睡、運動剛開始試都會改善一陣子,但一忙起來又開始失眠了。工作分配果然需要好好想一下了。
  • Judy:前陣子案子爆量的時候的時候壓力也大爆炸,覺得:
    a. 時間分配還不夠好,應該多給活動類型的案子多一點緩衝(臨時修改特別多……雖然也是因為中途大改規格 OTZ)
    b. 壓力大反而拖延症跑出來,惡性循環
    c. 得學著放手把案子分出去
  • Lauren:沒辦法有效的溝通和說服自己的設計😭
  • Niki: 對於自己的設計與想法沒辦法有效的建議客戶吧!雖然這件事時好時壞,不過其實心裡都會希望每次都能成功順利,因此在不符合預期的時候就會感到很挫折。
  • Sanmu:和老闆之間的想法差距導致的問題吧…!可能是因為年齡和觀念的段差,導致一些東西在施行上被不斷簡化&想要在不付出成本的情況下達到高質感的品牌效應,即使試圖說服有時仍然效果不彰,一方想要做好準備後去打有勝算的仗拓展新的客源,一方想要用最簡單低成本的方式快速上市留在舒適圈,最終就是每次提案都會讓人有點挫折,不過找到中間的平衡也是我的工作,或許再多想想就可以找到能說服老闆,我和企劃也能接受的方案!
  • Shuan Wen: 拖延症太嚴重,常常把工作積一堆,導致忙的時候才後悔怎麼不早早開始。(不過好處是效率變超高)

Q:如何提升自信?

  • Debby :我會覺得自信這方面應該會拆分成很多面向,可能是某些擅長的事物感到有自信,而某些事則相較沒那麼有自信,也許可以先想做什麼事讓你感覺有自信、舒服、有成就感的,再反觀為什麼某些事會沒有自信?甚至這些事是讓你感到自卑或不足的部分,是因為你想成為某一種人嗎?或得到什麼嗎?我會先去想為什麼我羨慕或嫉妒某些人事物,而讓我感受到自卑,再去問那是我真正想要的嗎?為什麼我不看看現在我所擅長或感到滿意的事呢?這樣想會讓我更自在的接受自己。也讓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更有自信。
  • Judy:個人覺得最快就是把專案做好,看到累積的成果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其它像是閱讀、寫讀書心得,確保自己的閱讀量也會比較安心(算是資訊焦慮嗎 XD)。
  • Lauren:這我也很需要,我自己是得到成就感就會有自信,希望可以從自己身上就得到自信。
  • Niki: 不要一直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這點滿重要的,要比的話永遠比不完的,還有專注在自己身上,不管是工作還是日常透過閱讀、網路吸收知識,看看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就好,也可以給自己一個階段性的任務,達成的話心裡的滿足感會增加同時也會更相信自己了!
  • Sanmu:通常會用完成自己立訂的目標、比如看完一本書、完成一個練習之類的,透過這種讓自己知道自己確實有在前進的方式建立信心。然後定期自我評價一下,適當的誇獎自己也滿重要的(但不可以太膨脹)。
  • Shuan Wen: 要先了解自己為什麼沒自信吧!我個人是運動。

Photo by Burst

Q:如何讓自己更細心?

  • Debby :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樣你就會傾向提交事情前,先給其他人看過,或是在提交前再看過一遍。但是,有很多時候檢查了很多遍,給不同人看,還是會出錯。只要抱持著盡量減少錯誤,而不要將一次錯誤看做永遠的錯誤,永遠的失敗。重要是透過錯誤,檢討下次該如何改善,例如更專注的檢查、Highlight 重點、請兩三個人一起看等等。
  • Judy:我自己個性應該還算細心!快接近強迫症了所以才能大聲講 XD 我覺得關於「細心」這點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減少大腦需要記憶的事情,把一些有用的技巧條列出來:
    a. 做 SOP ,重複性的工作有 SOP 可以減省心力、不用一直想自己還漏了什麼步驟;
    b. 針對不同類型專案做交付前的檢查表,這個在特定類型專案有特殊要求與注意事項時很實用。如果有被提醒第二次的 feedback,也可以列進檢查表,避免在一樣的地方重複出錯;
    c. Peer review ,請同事幫忙過一次,畢竟有些盲點真的是檢查不到(前提是不太麻煩人家);
    d. 寫好文章隔兩天後重看一次,會發現一些自己之前沒注意到的問題(其實只要時間夠,我會重複這個流程無數次,最後總覺得有點浪費時間,所以反而是要跟自己說趕緊放手XD)。
  • Lauren:想看看自己哪一邊比較粗心,寫下來記在自己的工作流程上,在工作的時候能提醒到自己。
  • Niki: 偷偷說其實我是個粗線條的人,但還是有運用一些方式努力讓自己更細心
    1. 再三檢查,在完稿前再確認自己是否遺漏了任何事項。
    2. 列下注意事項,有需要調整或是在案子執行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都記錄下來,在提交稿件前以及下次再執行類似的事情時都能有個依據,確認自己是否有做到。
    3. 請同事或夥伴幫忙確認,有時候真的會忽略一些問題,真的是滿感謝身邊的人都很願意一起幫忙確認的!
  • Sanmu:我直到畢業進入職場一直都算是一個滿容易粗心的人…特別是事情一多一忙的時候,因為粗心漏掉細節而被唸過很多次,不過後來漸漸學會了藉由調整心態、製作筆記清單的方式讓自己仔細一點。現在的模式是會在腦中模擬面臨事件的情境,比如和企劃合作時,會考慮整個狀態的行進流程,以及企劃負責的部分、如果是企劃可能會需要哪些資料、需求是什麼等等,這樣思考完後,把需要注意的事項、要做的事條列式的列成清單,接著逐一完成,就可以減少很多因為忙碌遺漏或思考不周的狀況。不過如果有時候發條變鬆了就會又有點固態萌發,要時刻提醒自己轉緊發條,畢竟每次的失誤損失的都是自己的信任值…!
  • Shuan Wen: 我媽真的是沒生細心給我😅,每次作品完成都還是會有一些細節沒檢查到,後來我都會重新看過每份客戶或業務給的資料,看看自己有沒有漏掉的資訊,不單只是檢查設計稿。

Q:你會用什麼方式來客觀地審視自己的作品?

  • Debby :如果將設計圈想像一個更多元、豐富的視覺產業,那麼應該多包容更多風格、形式、呈現方式,因為每件設計作品的案主資源經費、對設計風格的自由度還有對應的 TA 年齡層、背景都不盡相同,所以不會有一套標準或分數評斷設計作品的好或壞,而是就當時的背景各個條件去評估是否有解決客戶的問題?自己的設計風格是否有所突破或精進?如果解決客戶問題的同時也嘗試自己新的設計,這時對我來說就會是好的設計。
  • Judy:對我來說,要客觀全靠時間,隔三差五回頭看就會發現很多能進步的點了。
  • Lauren:設計的美醜是主觀的,因此審視設計時會以這個設計的優缺點和設計目的來評估。
  • Niki: 目前的方法其實是先去做別的案子或是看設計以外的資訊,再回來看看目前的作品是否有盲點或是需要改善的地方,一直沈浸在同一個作品真的是會不知道到底是好或是不好,這種時候真的需要讓腦袋轉換一下,再不然就是會請朋友幫忙看看了!
  • Sanmu:通常會去看看別的東西洗洗眼睛,然後睡一覺起床再來看! 之前常常一做完覺得很滿意就交出去,然後過幾小時再去看就很想撤回消息…留一點緩衝冷卻期真的滿重要的。
  • Shuan Wen: 我覺得很難,主要還是靠經驗吧,累積夠多實務經驗,就能比較客觀的用以前的經驗來審視現在的東西。例如一個購物流程,第一次做一定會漏掉很多細節,做了幾次後,就能綜合以往經驗來審視有沒有問題了!

Q:喜歡電子書還是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閱讀習慣嗎?推薦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或是分享自己最近正在看的書吧!

  • Debby :目前比較喜歡電子書!(畢竟不佔空間 XD
    最近看過比較有趣的書是『她厭男,她是我女友』- 透過這本書透過一般男性視角去看激進女性主義者,在書裡跟著男主角去理解為什麼他女友會『變成』激進女性主義者,從不理解而互相排斥、爭吵,到後面稍稍理解為什麼『她』會做出某些行為和舉動,以及這些舉動引起的事件,她像刺蝟一般的出現,讓停滯的空間起了波動,有些人反感,有些人反思,有些人啟發,有些人抗議,但都起了一某種程度的反應。推薦對於女性主義、兩性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
  • Judy:喜歡紙本書,但主要是因為借出轉手都方便,沒有特別排斥電子書,畢竟書櫃真的會漸漸塞不下……。我沒有 kindle 之類的電子書閱讀器,看電子書以 iPad 為主。
    工具書:
    1. 必須提我到處推薦無數次的 Michael Janda 的 《為什麼他接的案子比我多?》。開始工作前閱讀收穫豐碩,可以少踩很多雷,開始工作之後也時不時會遇到書中講的情形,隨著專案經驗增加(尤其現在自己接案),重看會有新感想!這本目前繁中版絕版,但是二手資源滿多的。
    2. 正在看 Brad Stulberg 與 Steve Magness 合著的《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其實有滿多已經知道的內容,所以看挺快的。這本我覺得最實用的地方是最後結語把重點都條列化了,看過以後要再翻,可以只看最後結語 XD(很多這類型的工具書都會花許多篇幅舉例以求說服讀者,實際要呈現的論點濃縮起來幾頁就能列完,所以做書摘很實用)
    小說:
    1. 近期最喜歡的是 Amor Towles 的《莫斯科紳士》,充滿俄羅斯貴族浪漫的故事。不用因為這本書眾多好評就抱持太多想像或期待,看下去就對了!類似類型的小說我也很喜歡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
    2. 準備開始看 Tess Gerritsen 的《外科醫生》,這本被朋友推很久、家人也說不錯,今年還沒看推理小說,期待~
  • Lauren:不是個愛看書的人,因為不喜歡物品堆太多在房間,我自己偏好電子書多一點。最近因為讀書會在看設計的心理學,雖然有點艱深乏味,但可以學到蠻多設計理論。
  • Niki: 目前是只有閱讀紙本書的,滿想要嘗試看看電子書,看可不可以省點空間XD
    推薦一本滿紅的書『真確』,裡面介紹了十種直覺偏誤,有時候我們會用既定的印象、二分化或者因為恐懼去分辨歸類事情甚至陷入自我思想的陷阱,但實際上若耐心的去探究,會發現很多事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作者也運用了許多數據去證實一些我們誤以為的偏誤,也因為這本書,時常提醒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不可以過度單一,要客觀去面對這個世界。
  • Sanmu:現在的話可能更喜歡電子書,畢竟比較不佔空間,而且吃飯的時候也能看,不過有些比如像工具書、理論知識、詩集一類的書就比較喜歡紙本。最近在看的書是全知讀者視角(小說!好看!),因為真的太厚了所以深刻的感覺小說還是電子版比較好(而且吃飯可以邊滑邊吃不用擔心沾到)
  • Shuan Wen: 沒有差耶~不過電子書方便很多啦。我習慣在睡前讀些東西。最近在看一本「高敏感是種天賦」,是寫給像我一樣對於身邊的每個細節變化,都容易感到焦慮/或開心的人,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可以看看~

Photo by Ksenia Chernaya

結語

雖然大家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各有不同,但解決與成長的脈絡似乎有不少的相似之處,看完大家的回答後你也有什麼想分享的事嗎?

如果你對於我們回答或這次企劃有任何的想法,都歡迎來信或是在 FB 專頁傳訊息或留言給我們喔!

Tags: 經驗分享週年企劃
ShareShareShare
sanmu

sanmu

上一篇文章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工作技巧大公開

下一篇文章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之生活日常

相關文章

使用者經驗訪談,我所學到、獲得的。

使用者訪談,我所學到、獲得的。

by Debby
12 月 07,2022

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在接觸訪談前後,發現工作上的差異。 算是整理自己在這期間在實務上學習到的心得紀錄。(?)

接案設計師的常見盲點

接案設計師的常見盲點

by Shuan Wen
7 月 06,2022

踏入全職接案滿三年了,加上前面兩年待在接案公司的經驗,五年來也經手近百個專案了吧! 儘管接觸了各樣的專案,每次執行時還是避免不了一些錯誤,加上幾次和待在產品公司...

來做作品集吧!|網站作品集製作心得

來做作品集吧!|網站作品集製作心得

by sanmu
6 月 22,2022

前陣子為了換工作做了新的網站作品集,算了一下目前為止差不多做四五次了,剛好最近朋友也因為公司招人在幫忙審作品集,有討論到一些想法,覺得可以來寫篇分享文章!內容基...

Back to List

一塊特別企劃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
連結至一塊設計 facebook 專頁

標籤

Adobe Xd (3) B2B (1) COVID19 (1) designer (2) design tool (3) Figma (4) functional map (1) HTML (2) illustrator (1) UI (26) UX (18) web design (1) Wordpress (2) 字體 (7) 無障礙網站 (5) 產品設計 (2) 筆記 (4) 經驗分享 (26) 網頁設計 (20) 設計師問答 (1) 設計選書 (2) 課程心得 (1) 講座 (2) 購物流程 (1) 週年企劃 (5) 遠端工作 (2) 電子報 (1) 靈感 (4)
一塊設計 a piece of design

聯絡我們

任何合作或問題請洽:
info@apodesign.tw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Follow us

Copyright © 2020 apodesign.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檢視所有結果
  • 關於我們
    • 團隊花絮
  • UI/UX
    • UI / UX 設計
    • 工具分享
  • 美感養成
  • 設計職涯
  • 設計生活提案
    • 展覽 / 活動分享
    • 設計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