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設計 | apo design - 設計共筆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團隊花絮
  • UI/UX
    • UI / UX 設計
    • 工具分享
  • 美感養成
  • 設計職涯
  • 設計生活提案
    • 展覽 / 活動分享
    • 設計選書
一塊設計 | apo design - 設計共筆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團隊花絮
  • UI/UX
    • UI / UX 設計
    • 工具分享
  • 美感養成
  • 設計職涯
  • 設計生活提案
    • 展覽 / 活動分享
    • 設計選書
沒有結果
檢視所有結果
一塊設計 | apo design - 設計共筆部落格
沒有結果
檢視所有結果
Home 團隊花絮

一塊特別企劃 | 如何渡過,那些印象深刻的低潮

in 團隊花絮, 設計職涯
by Debby
1 月 09,2024
4 min read

又到新的一年了!新年快樂一塊設計的讀者們!🎉

新的一年你/妳是否也有寫下新年新計畫呢?或是回顧 2023 年發生的事?這次的問答題目比較特別,我們回顧了彼此印象深刻的低潮時刻、回想那些時光多麽的難受,再對比到現在的自己是否也會覺得很新奇呢?竟然渡過了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團隊成員的分享吧!

這個企劃是透過每月一問六答,讓團隊成員能夠回應一些與設計職涯、設計工作內容相關的問題,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也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有更多闡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本月問題:工作或生活上,有遇到什麼印象深刻的低潮嗎?那時候如何渡過?

Debby

我印象最深刻的低潮是上台北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設計公司工作。 當時剛出社會不久,在工作上出包,被老闆罵、被同事盯,那時感覺做什麼事都很挫折、犯很多錯、壓力很大,覺得自己很失敗,也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好過一點,後來去找心理諮商、離開那家公司之後,就比較能用不同角度看待發生的事。

當時的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執行提案(不是設計)、發包、印刷品質控管等,一堆我自己感覺非常痛苦的事,包含:因時程壓力必須熬夜趕稿、在精神壓力之下校稿、排版發包,又或是面對主管與客戶預算考量,必須不停找廠商比價、壓價格,種種原因之下只要一件事情沒做到期待,就會被念、被罵,那時的我不停想著:「為什麼自己做不到?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好?」

Photo by Ihor Malytskyi on Unsplash

後來回想,其實當時是能夠做其他選擇的,只是那時的公司沒有處理、也不覺得是問題,還有我看待自己的工作評價也不夠客觀。我忽略、否定自己的感受,包含明明和同事相處與客戶的需求都已經覺得不合理、被咎責時仍覺得自己不能生氣。但在諮商師一句:「你同事當時糾正妳錯誤,但為什麼妳不能生氣?」我當時竟然反問:「我能..夠生氣嗎?」

諮商師:「妳當然可以生氣呀。」

那一刻和之後的諮商,讓我更了解:我不喜歡某些工作環境、某些人互動的方式。在那之後,我可以觀察自己在哪些情境是比較有自信、做事情比較有動力;又或是哪些話語或工作方式,我會感受到壓力、不尊重,還有我是否有方式處理這些壓力或負面的感受,他們是一些不合的隱喻還是磨合的過渡期等。

最後,你如果也有類似壓力或負面情緒,處在不好的狀態ㄧ陣子,可以試著找書、文章、朋友嘗試解決,如果還是不行,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或精神科協助~!


Niki

在工作中經歷過最艱難的低潮,那段時間無論怎麼努力提出設計提案,卻總是遭遇否定,加上與同事主管間的溝通困難,讓我感到十分沮喪。最終,我選擇離開了當時的工作環境,雖然覺得當時並沒有真正的去度過那段低潮,但也因為它在我後來的生命中讓我開始學會如何陪伴自己走過低潮,同時也漸漸更能同理不同人的心境,也分享了兩個我覺得挺重要的事。

首要的是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作為一個情感取向的人,我總是希望迅速振作起來,但卻發現這樣做反而更難。有時候,越努力想改變、換位思考,反而讓情緒越加困頓。這就像一條被障礙物阻塞的河流,如果不清理障礙物,水流也無法通暢,甚至可能引發淹水的情況。學會認識並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是走出低潮的第一步。

其次,梳理低潮背後的渴望也是重要的。

我們可以嘗試探索低潮事件背後真正想要創造的情緒感受,找出自己的渴望和期待。當我們了解自己想要創造的情緒時,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平靜,更能夠引領自己邁向突破。

低潮並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機會。而且情緒其實也是能創造人類演化模式,透過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渴望,能夠更好地陪伴自己走過難關。即使在挫折中,也能找到新的力量和方向,陪伴自己繼續流動。


Mu

近幾年印象最深刻的低潮大概是在前公司。嚴格說起來,前公司雖然要加班但工作難度不高,老闆同事好相處並且信任我,薪水不錯還是遠端不用出門還不用開視訊,起床三分鐘直接上工賴床賴到最後一刻。

但那段時間我很不開心,不知名的焦慮讓我睡不著、自信低下、情緒敏感、找不出原因的頻繁胃痛乾嘔。這段時間維持大概五個月,後來推測的原因是當時的我對自己的「止步不前」非常焦慮,因為身邊的人們越來越優秀,自己卻安於沒有挑戰性也沒什麼成長空間的產業在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定位,又惰於踏出舒適圈,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很不安。直到第五個月公司大量裁員,加上症狀突然加重到會影響生活,才讓我終於下定決心改變現況。

神奇的是我的乾嘔和淺眠症狀在決定離職和開始準備作品集、著手學習令自己自卑焦慮的短處後就大幅改善 (當時我甚至沒有什麼顯著的改變) ,即使後來入職新工作在試用期失敗邊緣反覆橫跳,天天焦慮到不行的時候也沒有復發。

曾經看過有人說 「行動是緩解焦慮最有效的良藥」,這句話在我身上幾乎總是有效。 即使努力還未看到成果,即使我相較於昨日並沒有太大改變,但那些行動伴隨著的「我正在逐漸變好」 的認知至少讓我在每天閉上眼時不會恐懼明日的到來讓我與身邊的人們差距進一步擴大,能更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並沒有虛擲光陰。

總體來說這幾年遇到的低潮差不多都是這種狀況,只是焦慮的面相不太一樣,但不管是針對什麼的焦慮,拆解出焦慮的根源,制定前進計畫並開始行動,百分之九十五的焦慮都會被解決(至少我是這樣)。

雖然不是每個計畫都能有始有終,甚至更多時候是無疾而終,但只要開始了,就算只堅持了五天十天一定也會有所收穫,怎麼樣都比原地踏步好,還能有效緩解焦慮症找回平靜健康的生活心態,我自己覺得非常賺,分享給同樣常常被焦慮困擾的人~!


Judy

今年安排了大概兩個月的出國休假,回國後不知是因為從空閒到爆忙的落差太大,還是業務拓展太多終於超出承受範圍,又或者出國各種社交對一介內向者來說不算放鬆,總而言之,回國忙起來之後開始有精神燃燒殆盡的感覺。尤其壓力爆棚又睡眠不足,眼見一條接一條的死線瘋狂逼近,超可怕。原本很忙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過了這段忙碌的時期就沒事了」,但專案預約開始排到下一季之後就再也無法說服自己了──畢竟當下完全看不到那個不忙的未來啊!

這段時間深刻體會到身為人類,充足睡眠是必要的,缺少睡眠會容易陷入負面思考,而且精神不濟做事沒效率更令人生氣,根本是一路向下的漩渦。

對於進度的壓力,個人奉行「把壓力源解決就沒壓力了」的解法,總之就是在努力維持健康作息的情況下盡量把工作都解決掉。可能因為本來就有工作狂傾向所以不抗拒加班,這個方法一直以來對我來說都還算有用。然而這段期間,當大腦判斷工作量根本不可能在某段時間內完成就會直接罷工,這也讓我意識到,自己似乎終於摸到從接案以來一直在挑戰的那條極限了?

當加班也不足以解決事情的時候,就得開始尋求其他的解法,不論是從根源減少工作量、找到沒效率的地方加以改善、誠懇地和客戶討論更可行的排程(平常累積的信譽就會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或是適時請夥伴幫忙都是可能的選擇。超級感謝每次都能跳下來幫我處理突發專案的幫手們,真心有被拯救到!

現在回頭看,有把所有專案都好好完成還是滿了不起的,值得好好稱讚,必須跟自己說聲 good job 噠!(平常會看到的心理調適方法總之都拿來用一用XD)。當然回顧時多少會有一些自覺處理得不夠好的地方,這部分的思考方式就會是「已經發生的事就不要多想、專注在未來如何針對性地去調整、避免再次發生」。所以接下來的挑戰,就是怎麼在專案工作、教學和逐漸變多的行政事務之間取得平衡了!像這樣階段性的狀態變化和新挑戰,多經歷過幾次之後就會比較應付得來,這樣一想,至少這些壓力能轉換為經驗值,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Photo by Madison Oren on Unsplash

靖萱

低潮好像還好,我的工作態度一直是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所以可能還沒進入低潮就先把問題解決掉了,用這個態度默默走到今天~

不過可以分享身為自由工作者四年來一直會反覆發生的焦慮情緒:

案子太多或空窗時: 案子太多會變得很煩躁,就算排程都沒有落後,也會一直覺得有事情沒做完,進而影響休息的時間,身體又是屬於敏感體質,很容易在這段時間生病;空窗時的焦慮通常發生在忙完一大波工作突然閒下來時,原本該覺得鬆一口氣能好好休息,很意外的,突然空掉的生活反而會有點自我懷疑,是不是能力不夠才沒案子。 至今這樣的焦慮還是會偶爾發生,目前還在找平衡中XD,實際改善的方式是太忙的時候會好好把排程都規劃好,讓自己知道只要每天走在排程上就不用擔心;閒下來就好好學習,把已知不足的部分補足,或更新作品集,主要就是不要讓自己閒下來。

擔心自己落後: 在持續成長的公司中很容易獲得最新的知識和資訊,同事們也會互相切磋交流,被動就能學習,自由接案者需要主動找資源,有時甚至抓不太到學習方向,滿常會自我懷疑:會不會我已經落後了很多但沒注意到? 解決的方式除了主動學習,多關心設計圈時事,心態上會鼓勵自己:雖然沒人能告訴你方向,但我跟著每個專案在前進,處理好每個沒嘗試過的案子,都是累積經驗值!


此篇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第九篇,如果你想要閱讀其他篇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1.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工程師:工作五年後最大的轉變
2. 一塊特別企劃|近期 UI/UX 設計資源精選分享!
3. 一塊特別企劃|除了現職以外的職業選擇?
4. 一塊特別企劃|如何進行專案管理?探索專案管理的各種可能
5. 一塊特別企劃|面對設計挑戰:如何在複雜情境說服與提供設計解決方案
6. 一塊特別企劃|資深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7. 一塊特別企劃 | AI 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分享!
8. 一塊特別企劃 | 這份工作與想像中最大的落差
9. 📌 一塊特別企劃 | 如何渡過,那些印象深刻的低潮(您現在閱讀的是這篇)

Tags: 經驗分享設計問答 Part 2
ShareShareShare
Debby

Debby

Web designer. CSS / Figma Lover. 🍹

上一篇文章

一塊特別企劃 | 這份工作與想像中最大的落差

下一篇文章

一塊特別企劃 |  新發現!有趣的 App 與服務推薦

相關文章

一塊特別企劃 |  新發現!有趣的 App 與服務推薦

一塊特別企劃 |  新發現!有趣的 App 與服務推薦

by Debby
3 月 09,2024

近幾年 AI 熱潮除了各家產品加入 AI 功能、還包含了各式 AI 的新工具,這篇文章團隊將分享最近使用或發現的 App 或服務,有靈感庫、自動化流程到生活健身...

這份工作與想像中最大的落差

一塊特別企劃 | 這份工作與想像中最大的落差

by Judy Shyu
12 月 04,2023

入行經過幾年,大家對於設計這份工作原本有怎樣的期待、實際的體會如何、現在又是怎麼調適的呢?團隊成員的簡短分享或許會讓你在自己的職涯中找到共鳴,也許有機會從中發現...

一塊特別企劃 | AI 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分享!

一塊特別企劃 | AI 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分享!

by Judy Shyu
10 月 04,2023

這個企劃是透過每月一問六答,讓團隊成員能夠回應一些與設計職涯、設計工作內容相關的問題,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也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有更多闡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本...

Back to List

一塊特別企劃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 Part2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問與答
連結至一塊設計 facebook 專頁

標籤

Adobe Xd (3) AI (1) B2B (1) COVID19 (1) designer (2) design tool (3) Figma (4) functional map (1) HTML (2) illustrator (1) UI (27) UX (19) web design (1) Wordpress (2) 一塊特別企劃 (8) 字體 (7) 專案管理 (1) 無障礙網站 (5) 產品設計 (2) 筆記 (4) 經驗分享 (31) 網頁設計 (21) 設計問答 Part 2 (10) 設計師問答 (1) 設計選書 (2) 課程心得 (1) 講座 (2) 購物流程 (1) 週年企劃 (5) 遠端工作 (2) 電子報 (1) 靈感 (6)
一塊設計 a piece of design

聯絡我們

任何合作或問題請洽:
info@apodesign.tw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政策

Follow us

Copyright © 2020 apodesign.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檢視所有結果
  • 關於我們
    • 團隊花絮
  • UI/UX
    • UI / UX 設計
    • 工具分享
  • 美感養成
  • 設計職涯
  • 設計生活提案
    • 展覽 / 活動分享
    • 設計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