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看見一位設計師的言論,他說設計沒有所謂的靈感,做不出來只有時間太少睡太少心情不好罷了,某方面其實滿贊同這樣的言論的,以前的我總以為在適當的時機,靈感會蜂擁而來,在踏入設計產業的這幾年漸漸的發現,很多時候 Deadline 才是真正促使作品產生的最佳推手,成為自由的人一書也提到「創意和靈感並不是坐在辦公桌前努力苦思就能得到,他一定來自平時的觸角」,靈感不會突如其來,必須透過生活上的觀察、學習與累積才能在執行設計時幫助自己,以下分享一些自己將被動的靈感化為主動的方法。
1.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A.在生活中觀察美好的事物
散步、坐捷運、旅行..等都是我們蒐集資料的好時刻,我們可以將美的事物記錄下來,甚至在看見欣賞的事物時想想這樣的作品或物件能夠用在什麼樣的創作或專案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天在捷運上看到搭捷運遊台北的宣傳海報,當時就思考著這樣的配色讓人感到親近,並設想未來需要溫暖或貼近人心的專案時可以使用這樣米色搭配橘色或咖啡色的色調,後來剛好需要製作祖父母節的 social post,客戶的主要需求著重於溫馨,立刻聯想到在捷運上的海報,並運用了類似的配色。
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並且事先設想能運用在什麼樣的地方,是個滿推薦的方式,在遇到新的專案時,便能更快速的找到解決方案。
B.看展覽
舉凡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攝影等任何展覽其實都是可以作為自己的資料庫,有時候我們紀錄的是視覺表現或展覽的呈現方式、有時候紀錄的是議題探討,多方面吸收各式各樣的想法,並將這些養分內化為自己的內容,當有一天你與你的客戶或是合作夥伴合作時,也更能有籌碼去共同激發出不同的火花。
2.蒐集資料並從不同角度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收到一個專案時並不了解它的全貌,這時候如果直接開始執行設計,可能坐在那邊想破頭也想不出來,即使有答案了,它也有很大的機率不符合客戶或市場需求,我們該做的是探索更多的資訊,透過搜集資料從原先只看到這項產業的5%提升到100%,當然這其中的資料也會包含與客戶做深度訪談得知的訊息,接著必須全方位思考,從設計師、客戶、主要使用者等角色去設想,因為有這些不同的觀點,作為設計師的角色也更能激發出不同的畫面,找到更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
3.保持愉悅的心情
其實也算是滿重要的一點,有時我們會因為 Deadline 的壓力產生莫名的焦慮,這也非常容易影響設計執行的結果,我們可以做的是放鬆心情,也許去散散步、喝杯茶、看看書,有些人以為設計師這麼做靈感就會突然浮現,但其實這樣的放鬆是幫助我們清淨自己的心靈與腦袋,讓我們重新站在宏觀的角度並從自己累積的資料庫中找尋答案。
每一個人都有對於靈感與設計執行不同的觀點與方式,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也許做法也會有所不同,身為設計師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好我們該有的責任,並且不斷的精進自己,才更有能力去面對不同性質的客戶。
歡迎一起思考或分享自己對於靈感的看法或是設計執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