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企劃是透過每月一問六答,讓團隊成員能夠回應一些與設計職涯、設計工作內容相關的問題,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也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有更多闡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本月問題:AI 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分享!
AI 科技日新月異,近期更是幾乎每周、每天都有新功能和新訊息釋出,在這波不可抵擋的浪潮之下,不論是個人生活或是工作都將受到影響,逐漸需要學習如何與 AI 共存共榮。這次就來看看一塊設計的大家在工作中是如何使用 AI 來幫助自己提升效率或產能吧!
Judy
工作上我主要使用 ChatGPT,Bard 則是都在跟它閒聊XD
以工具來說,我自己目前主要的使用情境有三類:
- 協助程式邏輯撰寫:
一些功能只要邏輯清楚明確,可以直接用描述的方式請 ChatGPT 提供程式碼。以我自身的經驗,只要一開始連變數命名方式等細節都一併指定(包含是否能重複使用,單純描述功能滿常出現硬幹的程式碼),後續要調整起來會比較容易;如果功能複雜,先拆分成單元功能再合併在一起,錯誤率會比直接把所有需求一股腦丟出去有用──這點和平常人工的開發模式也相同。至於免費版有時候陷入鬼打牆的情形,直接重開對話比較快~ - 將資料套入既有的 HTML 結構:
覺得最無腦省時的就是這個了!若資料結構比較複雜,可以自己改好一小段、提供範例給它,在有範例對應資料和結構相互關係的情況通常不太會出錯。除了套入結構之外,也可以要求它做簡單的資料處理,例如將文案內容裡的特殊字元轉為 HTML 編碼這類都很方便(但記得要請它以程式碼格式提供!直接用字串提供頁面會把 HTML 編碼又轉回特殊字元XDDD) - 英文簡報、講稿的翻譯與潤飾:
最近剛好有一個專案需要以英文溝通,我對自己的英文程度不夠有自信,就把簡報都交給 ChatGPT 翻譯潤飾了,包含講稿也可以一併處理!人工檢查修改翻譯結果後,還是可以請它再過一次通順度、正確性,真是幫大忙~!一個小訣竅是大家都推薦的 prompt 起手式:先指定職業別、並闡明簡報的需求(偏向設計、動態或程式的內容),就可以讓翻譯更精準。此外,關於語言應用的衍伸使用情境還有 AI 語音對話,我目前使用的是 Toko 這個學習 APP,雖然跟真人對話還是有落差,但開口的壓力小很多,以我設定的目的「更敢講英文、熟悉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意思」來說完全有達到!
整體使用上的結論可能聽起來老生常談:使用者最好清楚知道你要的結果是什麼,即使不熟悉也要能稍微判斷正確性,否則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小錯誤呼攏過去⋯⋯。
最近新推出的 GPT4 開始拓展到語音和圖像辨識了,應該能有越來越多有趣的應用!看相關群組的大大們都玩得風生水起很有趣XDD
Lauren
仔細想想最常用的還是 ChatGPT 了,分享一下我最常請他幫忙的功能:
- 回覆英文 Email:面試中常常收到全英文的 Email 信件,有時候想好好回覆一個體面又有禮貌的 Email 會花上我很多時間,現在我都直接複製到 GPT,下指令請他幫我產生回覆信件。GPT 通常會回答得很正式又落落長,所以我最常請他用 Polite, friendly and shorter 的指令請他修改。這個功能真的節省了我超多時間。
- Resume / 作品集文法修飾:作品集是英文的話,可以將作品集的段落丟給 GPT 修飾文法,有時候沒點子詞窮的話,也會問他有沒有其他點子可以加進去。
- Cover letter:投履歷時常常遇到公司會問我為什麼要投我們公司?一開始還能有耐心的好好寫,投的公司數量一多也寫不完,所以我會把 JD 和我的 Resume 一起貼上去,請他幫我客製化 cover letter,最好可以結合我的能力和 JD 的條件,提高面試機會。
其他怪怪的用法:
- 回答邏輯測驗:今年是我的面試年,我面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有時候還遇到公司出邏輯測驗題給我,數學超差的我完全看不懂,所以我當時也把問題丟給 GPT 請他回答,但是錯誤率好像蠻高的XD,最後還是得靠朋友幫我檢查。
- 分析醫學報告:前陣子身體出狀況有去醫院檢查,後來沒回診就沒有請醫生講解報告,所以我當時也把報告內容放上去請他幫我翻譯報告內容,回答得非常專業。
Debby
我來分享一個除了 Chart GPT 外,工作上會用的 AI 工具 – Mac Whisper!
擷取訪談逐字稿|MacWhisper
工作上會需要回聽整理訪談錄音錄影,回放與整理訪談內容蠻耗時費力的,如果能夠將這些訪談內容轉成逐字稿;在整理研究資料時,就比較能夠找到要擷取的原文到研究素材中。
會用 MacWhisper 兩大優點:
- 免費版的 Small size 的語言 Modal 就很夠用。
- 轉譯逐字稿皆是在本地處理,減少研究資料曝光的風險。(目前找到蠻多 AI 逐字稿皆是需要上傳到 AI 的服務中。會比較擔心受訪者的錄影資料。所以這些如果是在本地端處理的話,會相對安心)
而 MacWhisper 是下載到本地後,下載所需的語言包模型,建議可先用免費版的中文, 英文 Small size (這個大小的語言包基本上就蠻夠用的!)。
下載後就可以將影片或錄音檔素材丟進去,匯出文字檔或字幕檔。
臨時需要搜尋某段內容時,就可用關鍵字搜尋到對應的字幕時間。
接續前述,當有比較重要的訪談錄影需要分析時,我的工作流程會是:
- 將錄音錄影檔丟到 MacWhisper 跑逐字稿。 (此時可能電腦的 CPU 用量會稍高,印象中 1 小時左右的影片只需跑 3-5 分鐘)
- 匯出 vtt & txt 逐字稿,一邊看訪談錄影。
- 透過 vtt & txt 搜尋要節錄的文字,複製使用者的對話內容。
- 貼到 FigJam 或文件中,並附上該段文字的時間戳記,以便查閱原始影片。
- 統整所有文字進行訪談資料分析等。
如果你也有其他有用 AI 處理 UX/UI 的工作流程,也歡迎來信和我們分享🙌
Niki
目前比較常使用的就是 ChatGPT 了,最常使用的有兩種方式
文案生成:
因為工作有時候需要撰寫文案,我自己的不專業方式是會先有一個基礎的論述再請 AI 幫忙作潤飾或延伸,當然產出的東西還是會需要自己再調整的。
靈感延伸:
在做創意發想時很常使用的方法是 A+B 可以等於什麼,有時候發現自己已開始毫無靈感時,就會先訓練 AI ,「A 是什麼」「B 是什麼」、「和 A 同類型的有什麼」,接著是「這些類型和 B 組合會是什麼」,AI 會給出了 CDE⋯⋯的不同選擇後也會多了更多的方向可以幫助自己去玩各種組合技。
Mu
最近工作比較常用的除了 GPT 之外應該就是 PS 的 AI 功能,雖然和一般 AI 繪圖工具比起來它的算圖能力沒那麼好,但他可以根據素材補全、根據指令修改選取圖像的功能真的非常好用,在做行銷 banner 設計的時候省掉不少力氣。
Midjourney 也是公司最近有部門在熱烈使用的軟體之一,主要益處是能生成更具彈性變化的素材,提升視覺設計的活性與品質,目前各部門設計師的感受,AI 繪圖工具帶來的改變更多是拓增品質與設計彈性,對於節省工時沒有太大幫助。
除了繪圖相關比較常用的工具就是 GPT 了,由於它是語言模型所以使用上也比較多是用來潤飾文字、翻譯或快速百科,主要使用情境大概是下面幾種:
- 英文翻譯:
翻譯工作報告要用的 PPT ,先寫中文請它翻英文再看一遍有沒有奇怪的地方節省很多時間。 - 詢問程式或切版撰寫問題:
通常需要附帶非常明確的情境描述,例如前陣子在寫的 EDM 就需要非常詳盡的描述它的限制,不能支援 position \ flex \ 負值 margin padding 等等,請它給出在限制下合乎邏輯的解法建議。用到現在目前感覺正確率時好時壞,有時需要繞圈但最終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有時問一大串還不如直接拿關鍵字去找網路大神的解法建議,弔詭的是這些好壞參半的結果通常都是用差不多的描述邏輯(情境、限制、已有的架構細節、需求),至今沒有找出能穩定產出正確解答的魔法公式。 - 潤飾要發給主管的訊息:
當你忙到要翻車,情商即將下線,但又要回覆主管一些需要高情商的話題時,推薦輸入你的原文,請 GPT 幫你潤飾成適合回覆主管的語氣。(成果滿意度有近八成,除此之外用來濃縮會議紀錄也很好用!)
此篇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第七篇,如果你想要閱讀其他篇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1.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工程師:工作五年後最大的轉變 2. 一塊特別企劃|近期 UI/UX 設計資源精選分享! 3. 一塊特別企劃|除了現職以外的職業選擇? 4. 一塊特別企劃|如何進行專案管理?探索專案管理的各種可能 5. 一塊特別企劃|面對設計挑戰:如何在複雜情境說服與提供設計解決方案 6. 一塊特別企劃|資深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7. 📌 一塊特別企劃 | AI 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分享!(您現在閱讀的是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