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企劃是透過每月一問六答,讓團隊成員能夠回應一些與設計職涯、設計工作內容相關的問題,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也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有更多闡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本月問題:這份工作與想像中最大的落差
入行經過幾年,大家對於設計這份工作原本有怎樣的期待、實際的體會如何、現在又是怎麼調適的呢?團隊成員的簡短分享或許會讓你在自己的職業旅程中找到共鳴,也許有機會從中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啟示。
靖萱
這份工作沒這麼浪漫!
學生時期,大部分的課程都專注於創作本身,會將注意力百分之百放在作品上,像是美感有沒有到位、設計理念能說服教授嗎……等等,不需做現實面的考量,例如設計的包裝是否能被量產、網頁設計是否思考過如何維護。就算進行一個完整的專案,也是由自己做好背景設定再來延伸,整體來說,就是滿浪漫的,可以天馬行空的發揮,不太需要為結果負責。
浪漫的思考模式,在進入職場後經歷一段撞牆期,不理解自己的設計哪裡出了問題,明明美感到位、功能也都有,才發現客戶和我在意的事情不同,他甚至看到很多你沒察覺的問題,慢慢的,思考模式開始從「堅持自己的創作和美感」轉變成「專注於解決問題,設計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環」。如果客戶只需要 60 分的設計,我也不再執著投入所有心力,這不能說你放棄了某些堅持,只是規則變多了,我學會在規則中妥協,明白這就是產業中的運作模式。
Debby
我在獲得現在的工作,最大的落差大概是設計的影響力與貢獻吧。
我必須要在每一次提出想法或畫面時,都需要解釋與表達為什麼。
而每一次來回,就會需要不斷地調適:
- 負向的: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多, 不夠好?所以經常想法或設計都會被修改或拒絕。
- 正向的:我可能還欠缺什麼,也許這正是學習的機會,或是我應該正視我完成的事,學習平衡且客觀的看待自己的產出。
至於影響力,我的腦中也需要不停地來回挑戰:
- 負向的:比起工程開發出功能、PM 定義出時程與專案的重要優先順序、功能流程、排版,設計到底在產品與流程有多少的影響與貢獻?我能否做出更多的貢獻?
- 正向的:或多或少的,工程師有些主要的功能還是需要設計稿,所以我的確有減輕 PM 和 工程團隊在實現功能前,團隊可以聚焦畫面呈現的結果,減少通靈、讓工程師可以專注在開發上,而不用煩惱畫面應該長得如何。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我可能發現我的一些問題(但也有可能不是問題),總之我還沒有答案;同時也意識到有時候大眾快速的答案、指示應該做什麼、怎麼想,往往忽略了每個環境的複雜性(包含團隊與專案限制),而導致更大的挫折。
所以現在我傾向先將問題列下來,然後花一點時間思考。而這是我的問題:
- 過去對的 UI/UX design 職位的期待,適用於現在嗎?
- 大部分的數位產品與服務,已經對 UI/UX design 有所提升。
- Design system 資源越來越多,工程師可以不需要設計師規劃按鈕,直些套這些資源快速開發畫面與功能,而隨著 AI 發展我相信這個流程會更加“敏捷”。
-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可能只要輸入一段文字,就能套用產品(or 你喜歡的) 的 Design system 直接產出一個「成效較好的畫面」( v0.dev),產品透過推出與測試,減輕迭代的成本(包含測試、設計、開發)。 而那個時代,我們或我的角色會是什麼?
- 相關文章:The vanishing designer, Ever wonder why the most popular apps are starting to look the same? It might be a good thing
回歸到問題,這份工作與想像最大的落差,應該是以為我原本的有夠大的設計影響力和貢獻,實際上不然;那個原本的想像,會隨著時間推進,會快速的遞減,而如果我不重新找到自己定義的設計的價值,那麼我會在現實間失去對設計的熱情。
而我有找到新的設計價值嗎?我認為還沒。
Niki
以前一直覺得選擇成為自由工作者是一種勇敢的決定,某種程度上也是我追求獨立和自主的渴望,從事自由工作之前,對這種工作方式是有初步了解的,知道自由工作者必須具備極高的自律性和對工作生活的緊密聯繫,不過也是會有與想像之間的落差的情況,這段旅程多少也會變得挑戰重重。
自由工作者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應用,更包括許多行政事務的處理。除了專業設計工作以外,我發現自己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處理各種行政任務,這超出了我最初的預期範圍。
而當工作變得繁忙起來時,我經常忽略了情緒和身體的照顧與平衡。為了完成案子的需求和達到工作目標,不可避免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和情感狀態。這種工作與生活失衡的狀態讓我開始反思,自由工作是否真的帶來了我所期待的自由和滿足感。
不過即使面臨挑戰,也因為有了這些挑戰的提醒,我也意識到這段旅程並非全然失敗,這些困難成為了我成長的機會,讓我學習更多關於自律、時間管理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這段經歷讓我更珍惜每一個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並且努力尋找方法來更好地管理這些挑戰。
成為自由工作者是一段嶄新而豐富的旅程,它讓我直面挑戰,但這段旅程也教會我珍惜每一份努力和挑戰,也使我知道這真的是我理想的工作模式,而我也是可以持續調整成長的。
Mu
一開始,我認為設計師的工作是以美感提供解決方案,理想情境是各專業各司其職,相互尊重,不隨意修改稿件。然而,這種工作邏輯卻讓我感到焦慮和痛苦。因為美感是主觀的,個人審美很難被論證,老闆不會因為設計師這個職稱而買單設計方案。因此每次被拒絕稿件都像是在否定我的專業和能力,長久以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讓主觀的美感在設計中獲得認可而焦慮。這種針對主觀的修改過程也使我逐漸失去自信和方向,最終只追求通過審查,付錢是老大的狀態(儘管付錢確實是老大)。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最近一兩年才有所轉變。主要原因是我意識到設計決策的背後實際上涵蓋了多個層級,美感只是最終的包裝,而更重要的是商業決策、功能架構、使用者體驗等前置要素。PO、Stakeholder、PD等所有參與者都在共同「設計」這個產品,各自從商業、實作、用戶等不同角度來把關產品,修改並非是對設計師的否定,而是為達成產品目標的協調和修正。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改稿的焦慮就大大減輕,現在我對設計提案也不再感到太多焦慮。
總的來說,我覺得最大的落差是,以前我認為產品設計是設計師的工作,而實際上,從老闆、PO/PM 乃至工程師設計師的所有角色都是產品的共同設計者。而設計師的核心工作也並非「美感」,而是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統整各角色需求,識別核心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Judy
可能因為本身有著什麼事都要做足功課再開始的性格,所以現在成為一個全職接案的前端工程師,老實說跟最開始的預想沒有差非常多,像是需要處理溝通、行政庶務、會計、很可能分身乏術等等,這些都還在預料之中。講到這個話題,每次都要提到這本書:Michael Janda 的《為什麼他接的案子比我多》,看完可以在接案之前就先預習很多可能的情況!最近工作上產生一些與時間管理相關的迷惘,也想再拿出來複習,總覺得應該又可以獲得一些新收穫XD
不過真要說起來,接案兩三年來還是有一些原本沒有想過會發生的事,像是撰寫無障礙相關的文章,結果之後就真的開始需要應用在實際工作上、甚至還被邀請去當相關講座的講師(非常感謝當初邀請我的窗口!)。老實說也是很幸運,剛好乘上無障礙逐漸被重視的浪潮,討論度一直在變高。小聲說最開始我並沒有什麼很遠大的目標,只是看到平常使用的套件都開始有無障礙相關的內容,所以才興起也來研究一下如果要讓網頁能符合無障礙、更好用,要怎麼實作的念頭,完全是無心插柳。
過去在早期求學階段就有想過自己滿適合、也很喜歡整理教材,現在竟然能真的執行相關的工作,還滿開心的──甚至想著要是能有更多時間優化講義、讓龜毛性格完整發揮的話應該會更滿意XD!後續時間安排允許的話,也會想要繼續經營這一塊的內容。今年陸續看到像是 A11y新手村 這樣致力於推廣無障礙相關知識的團體,很欣賞他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傳達各種無障礙概念和新知,同時也覺得他們的執行力好厲害!各方面都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此篇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如果你想要閱讀其他篇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 1. 一塊特別企劃|設計師/工程師:工作五年後最大的轉變 2. 一塊特別企劃|近期 UI/UX 設計資源精選分享! 3. 一塊特別企劃|除了現職以外的職業選擇? 4. 一塊特別企劃|如何進行專案管理?探索專案管理的各種可能 5. 一塊特別企劃|面對設計挑戰:如何在複雜情境說服與提供設計解決方案 6. 一塊特別企劃|資深設計師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7. 一塊特別企劃 | AI 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分享! 8. 📌 一塊特別企劃 | 這份工作與想像中最大的落差(您現在閱讀的是這篇)